你没见过的造型奇特、 “出格” 的古董文物,可不一定是“假货”!
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8:20    点击次数:72

01

镀金玻璃画珐琅几何花叶纹瓶

图片

镀金玻璃画珐琅几何花叶纹瓶

天津博物馆

此瓶为清代画珐琅工艺的代表,现藏于天津博物馆。其以半透明粉色玻璃为胎,表面施以画珐琅技法,描绘几何花叶纹样,色彩鲜艳且层次分明。

口沿与底部包裹金色金属,錾刻如意云纹与鱼鳞纹,工艺精湛。此类器物多为皇家御用陈设器,兼具观赏性与宫廷审美趣味。

02

茄式壶

图片

素三彩茄式壶

故宫博物院藏

壶身呈长卵形,上小下大,溜肩圆腹,短流微曲,环形把,圈足外撇。它奇特的造型却始终被人们所津津乐道,与传统的对称美学相悖,这对于当时的陶瓷界绝对是一次大胆的尝试。制作难点在于底部需有“顶力”不塌陷、截盖严丝合缝、茄蒂钮需生动自然。

不过,造型这么现代的茄式壶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?大家至今还不是很清楚。有人说这是单纯的一个陈设摆件;也有些学者认为,它可能是宫廷医疗用具中用来熏蒸的器物。

03

清中期·瓷仿翡翠双凤纹觯

图片

清中期·瓷仿翡翠双凤纹觯

款识:"乾隆年制"四字双行篆书款

高:13.8 cm

以双凤纹为核心装饰,底刻“乾隆年制”篆书款,器型仿上古青铜觯,原型见于《西清古鉴》。觯为古代酒器形制,此器瓷胎施仿翡翠釉,釉色翠绿欲滴,双凤纹以青花或粉彩绘制,凤目细长传神,尾羽飘逸,象征吉祥。

此类器物多为皇家御用,双凤纹寓意“双喜临门”,体现清代官窑瓷器对传统纹饰的继承与创新。

04

紫檀雕夔龙填金嵌珐琅玉石十二辰纹菱花式盒

图片

盒作菱花形,紫檀木胎,盖面浮雕夔龙纹,间隙填金漆,边缘嵌铜胎珐琅缠枝莲纹,中央圆形开光内镶嵌青金石、白玉雕刻的十二辰生肖纹(鼠牛虎兔等),每生肖旁刻对应篆体字。

盒内髹黑漆,底部刻 “乾隆御用” 楷书款。紫檀纹理细腻,珐琅彩明快艳丽,玉石温润,集雕刻、镶嵌、填金等多种工艺于一体。作为宫廷文房用器,用于盛放印章、墨锭等贵重物品。

05

无档尊

图片

图片

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波斯文无挡尊

H:17 cm

无档尊又称 “筒式尊”,创烧于明永乐朝,流行于宣德、万历时期,以青花制品为多。其形制为上下口沿对称,中间贯通到底,形似线轴,胎薄体轻。明代无档尊多为供器或花盆座,清代乾隆时期内附铜胆,改为插花之用。

此器型受外来文化影响,纹饰融合青花花卉与阿拉伯文圆形开光,仿13世纪西亚金属器。

06

多管瓶

图片

南宋·龙泉窑 青瓷五管瓶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瓶身为直筒形,肩部均匀分布 5-7 根直立小管,管口与瓶腹相通,胎质灰白细腻,施粉青釉,釉层肥厚如凝脂,小管与瓶身连接处有 “出筋” 设计,增强立体感。

早期多管瓶小管数量少(3-5 管),南宋后期增至7管,管口直径从1厘米缩至0.5厘米。

图片

五管瓶 五代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

耐人寻味的是,有许多多管瓶,身上支出来的管子与瓶身是不相通的。不知道古人这样设计,包含着什么特殊的用意呢?

宋代盛行 “斗茶” 与 “瓶供”,多管瓶的小管可插放细长花枝(如腊梅、竹枝),瓶腹盛水,兼具插花与储水功能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此类瓶与道教 “五气朝元” 思想相关,五管象征五行,用于祭祀或陈设。

图片

清乾隆 仿汝釉五管瓶

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